其他

危机刺激下所带来的需求性

2016-11-14 陶宇 前线报


 我们必需承认在今天所处于战略位置的危险性,为此,总在试图着想着任何的方法摆脱在整体战略不利的态势。当我们所在的边缘线充满了危险性,而自身却无法彻底扭转这一态势时,人们试图寻找其它方法来多少弥补这一缺陷。

 但是,无论是多有效的建设可以反击杀伤敌人的火力,却仍然无法掩盖这一事实,这个时代战略线已经将我们挤压到一个很小的空间,而在无论是武器结构还是作战思维,我们都处于落后于强有力的战略对手不利的态势,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同样也并没有理解军事作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至今依然沉迷于“利用本土反击入侵”的理论之中,他们并不明白这会给予自身造成怎样的伤害,当本土的战略生产制造能力已经成为战略底盘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国家的利益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本土本身,更多的在于和整个海外连接为一体时,这时,保护本土不受到伤害实际已经成为保护战略基础的本身,而作为将作战对手放入本土进行消耗,本身就是对于自身的战略力量所不负责任,没有保卫我们自身战略基础的信心,在一开始就将战略的优势放手给了作战对手,以牺牲自己的战略利益作为保障自己军事上胜利的幻想。

 时代的改变,过去没有工业基础的本土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坚实的战略支撑点,保护这一战略基础已经成为武装力量保卫国家的第一要务;对此,清醒觉悟的人认识到,必需将对手的军事力量抵御在战略线之外,在认识到军事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提出了毁伤性学说,力图在战略线之外给予作战对手以极大的伤害,以保持对方的作战力量并不能轻易发动战争的威慑性。然而,这种应急的手段并不能保持一种长久性,因为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如何有效的遏制住对手对于我们的战略攻势,是否永久的在战略基线之内保持着一种防御防守的姿态,而对手总是能够不断的投入军事力量来威胁到我们自身的战略本身-本土,而火力遏制学说并没有根本上拯救于本来就处于脆弱的战略基础线,值得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广大的战略线却在整个战略基线之外,这使得本身的军事力量无法顾及到整个战略基础线。

 这是一种危机,无论是何种理论学说都无法否认的基础,而这种危机使我们不断探索寻找可以应对的这种危机的方法;然而,在对手抢占战略先机的情况,在所定义的现代化战争空中航战战机与现代海军舰船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们都处于劣势阶段,无论是怎样的追赶,只要原本占有优势的对手同样的投入,这种差距不但不会缩小,反而在增大,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这种危机到了几十年中,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即使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因为对手的生产与技术能力也在同时增长,同时,我们的军事学说越是紧追着对手的“现代化”越是被甩在后面了,因为我们总是在落后一步,而并没有具体分析建立需要的是什么,只是盲目的遵从对手所制定的“现代化”战争的规则,而在几十年来,军事理论学说的建设一直处于“模仿”“再模仿”阶段,并没有思考如何利用技术发展革新打造属于自身的现代化能力,如何有效的打造出属于战争本质下的军事战争本质理论。

 军事理论学说的建设并没有证实在军事正规化建设中,我们所处于的危机真正的需求性是什么,如何彻底扭转这一危机,使得整体的军事建设得以扭转,是在对手制定的“军备竞赛游戏”中进行国力的损耗而处于“慢性自杀”,还是仅仅只以“有限还击”而根本屈从于对手的战略压迫。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并没有人质疑对手的现代化作战理论存在有怎样的缺陷,我们只看到了这种现代化战争的威力,无人分析真正的分析中从军事理论本身彻底推翻这一军事学说,这种因素造就了现今的“循规蹈矩”,而失去了创新性,从这一点上而言,现今我们自身在军事理论的研究中并没有真正分清楚机动、火力、指挥、情报所带来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而在某一方面的技术或者战术上的突破会给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同时,无人会预测到我们和对手的作战态势会随着一种军事改革使军事作战手段的变化而导致军事上的彻底逆转,对手现代化的海空兵力被大量歼灭,对手的战略线被突破,对手整个国土处于战争之下,被这种军事能力将战争的范围带到对手自己的国土之上。这种场景如果说是一种妄想,不如说是人们并没有实力和信心去怎样实现这一目标方法,当无法分析到军事理论基础的本质是什么,人们就不能从理论本身解决我们所需要的解决的问题。

 然而,恰恰是人们不敢想象和不敢论证的问题,却是解决这种危机的真正需求性,能够随意歼灭对手的海空机动兵力,超越的机动力可以随意突破对手的战略防线,攻破对手国土,使得对手原有的作战方式彻底过时,战力强弱的划分重新以着另一层的判定而进行,这使得困扰现在的危机自动的消失。

 总结几十年来,在历次军事危机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一直刺激中国要达到一种高战力的需求性,但是我们并没有正视这种需求性要达到何种方向,当这种思想成为一种理论包袱时,这严重的影响了几十年中的军事理论的建设,没有一种真正的自信心和对本质性的研究,就无法达到军事创新性的突破,最终的结果使得我们并没有成功找到一种方法而解决问题与危机。

 最终,要在这里阐明的一个问题,军事战力的创造与创新是要基于理论这个事实,但是并不是完全无所适从无法理解其本身本质的含义,当只是试着只对其表面的含义去理解讨论时,永远无法挣脱“模仿”的束缚。在战略线压迫的今天,刺激我们所产生军事研究动力危机下,是否能决定于能够彻底的压倒危机,正是取决于我们真正的看待这种需求性。

 由此,这正是《完全空权论》作为打造压倒于时代性战力的总的原因,危机所带给以时代真正的军事理论本质来定义和创造我们真正所需要的需求性。

 ——摘自《完全空权论》


作者简介

陶宇,男,1984年11月出生安徽,青少年时代开始接触和参与军事兵棋学。2005年入伍,2005年著书《抢占先机》(安徽人民出版社).历任73041部队技术军士,开发过96A坦克控制教学系统。2009年12月离开军队,长期前往西方军队游历求学,追求和研究先进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2016年开始撰写新一代的进攻性学说-攻击机动学,由《完全空权论》《军事效能学》《天空起航》三部分组成。目前《完全空权论》已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前线报是退役名将、现役将领

原创文章发表最多的公众号

喜欢就点一下小广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